北斗+5G融合发展“是时代必然” 拥有“上帝视角”不是异想天开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比喻小事不慎也可能酿出大祸,意在提醒人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不过,有些科学家可不止这么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背后的科学问题是什么?如果能够与蚂蚁沟通、定位蚁穴,岂不是可以挽救千里之堤于既倒?
类似地,“大雁一会儿在天上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这一自然现象面前,科学家想的是:那么多鸟在天上飞,它们为什么不“追尾”?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就是这样的科学家。近日,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向记者抛出了这个命题: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人类能不能“开天眼”,打开“上帝视角”?
拥有“上帝视角”不是异想天开
在邓中亮看来,要拥有“上帝视角”,需要构建一个感知和网络无处不在、信息安全可充分保障的、以高精度时空基准为基础的透明社会。“有了这个基础,社会发展将被基于通信、计算、时空感知、智能控制的‘智慧’重新定义。”
这不是异想天开——发现新冠肺炎患者,我们希望第一时间找到病患的密切接触者;发生地震、火灾后,我们希望能第一时间精准定位救援目标;要实现自动驾驶,要确保智能车的定位精度在亚米级且100%在线、网络响应不高于200毫秒的时延;未来无人机送货上门,除了定位精度要求之外,还要能无缝感知,以实现在城市低空对无人飞行器的安全管控……凡此种种,邓中亮认为,高精度的时空基准和万物互联,是智慧社会建设的一个标志。
“以高精度时空基准为基础,加上通信等物联手段,将对智慧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邓中亮说,目前许多国家已制订了相应的计划,发展智慧产业、建设智慧社会。
可是,如何实现?
邓中亮告诉记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5G通信网络这两大“新基建”的融合,或将为这一图景的实现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导航卫星很强大、终端也很‘聪明’,但二者合在一起也无法实现全空域全时域的定位导航服务、位置服务保障。”邓中亮说,这就需要把卫星和地面网融合起来,构成强大的天地一体化网络,推动定位导航从产业化走向位置服务的商业化。
北斗+5G融合发展“是时代必然”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标志着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启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新篇章。
但在中国北斗之前,世界上已经有了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等卫星导航系统。尤其GPS经过长期发展,已占据了近90%的市场。中国北斗要在全球“三分天下有其一”,未来道阻且长。
不过,机遇仍然存在。由于导航卫星距离地面太远,在遇到遮挡后容易信号中断,难以提供信号全覆盖的服务形态——这也是GPS经历40多年发展至今未能发展出有效商业模式的原因之一。邓中亮说,由于缺乏米级、亚米级位置服务保障能力,卫星导航的商业化一直是个空白。
北斗能不能超越GPS,实现一种泛在的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服务?邓中亮的答案是“能”,那就是“北斗+5G”。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在应用方面,自2019年开启5G商用元年至今,5G应用迎来导入期,迫切需要增强服务能力。
一边,5G商用即将迎来爆发,增强服务能力迫在眉睫;另一边,北斗要靠自己 “单打独斗”发展独立应用也力不从心。这在邓中亮看来,北斗+5G的融合赋能智慧社会建设,“存在时代必然性”。
“北斗和5G融合发展将给这两大系统的应用创新提供新思路,最显著的就是‘北斗+5G’有望打造精准位置服务能力,实现北斗‘在地上用好’的目标;同时,‘通导融合’将为5G产业化应用提供支撑,进而推动智慧社会建设。”邓中亮说。
难关重重,通导融合“没那么简单”
通导融合的理论逻辑在于,卫星系统可以为地面基站等提供授时、定位服务的时空基准,但存在信号覆盖不全的问题;而如果原本只用于通信的地面基站也能提供定位功能,两者的信号覆盖互为补充,再设法提高位置精度,位置服务能力就能大大提高了。
事实上,早在1996年美国就有《紧急呼叫法案》,立法约定“当卫星无法提供定位信号的时候,移动通信网在紧急情况必须提供位置服务”。欧盟在2014年也出台过类似法案。但为何“通导融合”至今没有合体变强?
邓中亮说,通导融合没那么简单,其中的关键在于,通信网用于精准导航定位,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
首先,通信网络目前还没有精确测距的能力,这是通信网提供位置服务的关键;其次是可靠性问题,通信网络虽说覆盖更广,但还达不到100%,手机“信号弱”“无信号”的情况仍偶有发生;第三,在定位精度方面,通信网络能否达到厘米级、毫米级以满足特殊应用,还是一个问号;第四,在复杂空间内的定位导航,还要排除环境干扰问题——这需要关联环境大数据,并进行计算加以智能控制。此外,还要通过端计算实现实时计算,以响应数以千亿计的位置服务请求。
“用最小的代价、很高的性价比、最低的成本来实现这种能力,是全球性的新挑战,我们的大量研究工作就围绕这个开展。”邓中亮介绍道。
关键技术的突破
在这些问题上,邓中亮已经带领团队取得一些技术突破。比如为解决通信网高精度定位中的频率复用、信号干扰、测距精度低等问题,他们提出“定位—通信融合‘共频带’相位定位方法”,将基于无线网络基站的室内外3D定位精度提升至米级以下。基于该技术的测距方案可将测距能力提高至厘米级以下。邓中亮告诉《中国科学报》,这一技术相比国际上已有方案将通信网定位导航能力提升一个数量级,并已于2020年7月获得国际专利授权、成为国际标准。
此外,研究团队还针对模糊环境定位导航普适性难题(单种信号易被遮挡的盲区定位问题),创造性提出“图像—无线融合快速定位关联计算”方法,建立从信号测量、估计、预测到校正的多网融合定位方法与模型,实现了国际最优的多边界约束寻优厘米级定位,使现有“无线网络+实时图像”定位精度小于2厘米。
同时,将地面基站视作卫星的“天地一体定位”,是构建更大范围高精度无缝定位的有效手段,但存在信号异构的挑战。邓中亮团队提出了融合定位、可重构、低功耗设计与全链路仿真测试等方法,实现跨物理层的信号融合,使天地一体定位精度进一步提高。
回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问题上,假设蚂蚁是一个智能终端,只要它可通信、有信号,通过卫星和通信基站就可以对它定位,且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
邓中亮说,相关的解决方案已在一些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比如在APEC峰会、奥运会等重大活动以及相关重点工程建设中,解决了人员和贵重物资室内外无缝精确定位的难题,为预警、透明化应急指挥提供了重要保障。他也提出,这些成果的应用场景可挖潜力还很大,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增进对北斗+5G的应用能力的了解。“这些成果可以服务社会,而不只是‘服务’我们实验室设备。”
推荐
热点更多》
-
研究人员在蚂蚁身上发现新型子囊菌 真菌寄生可将蚂蚁失去自主意识
我们院子里的潮湿阴暗处会长出蘑菇,然...
-
科学家首次确切发现两个黑洞吞噬中子星事件 但没有观测到爆炸现象
据《科学》报道,科学家发现了两个黑洞...
-
稀土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企业前五个月的产值达38.2亿元
截至目前,稀土高新区各类人才累计组织...
-
纳米级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 有望成为下一代皮肤伤口修复敷料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获悉,该院强磁...
-
技术创新推广冰雪运动 游戏中感受“科技冬奥”的乐趣
中国科学技术馆里,一群孩子在为冰陀螺...
快讯更多》
财富
- 科学家首次确切发现两个黑洞吞噬中子星事件 但没有观测到爆炸现象
- 稀土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企业前五个月的产值达38.2亿元
- 纳米级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 有望成为下一代皮肤伤口修复敷料
- 技术创新推广冰雪运动 游戏中感受“科技冬奥”的乐趣
- “基因剪刀”可帮助患者肝脏几乎停止产生有毒的蛋白质
- 5G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快速部署和商用
- 研究员揭示了B类MADS-box基因调控心皮发育的新功能及其机制
- 研究人员在蚂蚁身上发现新型子囊菌 真菌寄生可将蚂蚁失去自主意识
- 我国“科学”号科考船实现了科学家“将实验室搬到海底”的创想
- 三大探测项目相继“出炉” 或将揭开与地球大小相当的金星的面纱
- 全球首款全身5.0T磁共振首次实现了超高场全身临床成像
- “基因剪”首次在国际空间站亮出闪亮刀锋 “剪开”DNA双链
- 研究人员攻克超导高频腔 速调管 探测器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 人工智能解析中低分辨率的结构 揭示胆固醇代谢的关键调控机理
- 大数据分析平台能模拟分析疫情且能自我成长
- 最新研究表明经常喝咖啡的人患慢性肝病的风险较低?
- 研究人员在蚂蚁身上发现新型子囊菌 真菌寄生可将蚂蚁失去自主意识
- 超薄充气设备可治疗顽固性疼痛 或将成为长期解决疼痛的方案
- 科研人员使锂离子电池具有“抗寒性” 避免低温下电荷大量损耗
- 丝绸废料可制作新型抗菌材料 可用于医学和运动服以及运动鞋制造
- 金星云中水分相对可用性太低 生命体难以存续
- CRISPR基因编辑疗法使血清中的转甲状腺素蛋白水平平均下降87%
- DTCC2021中国数据库技术大会十大亮点精彩预览
- 健康+ 2.0 丨海伦堡重新定义健康的人居坏境
- 航天诱变+选育技术 创制新种质选育新品种
- 首台科研设备电子枪顺利完成安装 HEPS工程建设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 “近零能耗”农宅充分利用太阳能 给房子披件棉袄
- 广湛高铁采用单洞双线高铁海底隧道形式首次穿越湛江湾海底
- 我国“科学”号科考船实现了科学家“将实验室搬到海底”的创想
- 紫外线作“开关” 可控制可见光与红外线的透过率
- 首个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
- 电动汽车减重瘦身势在必行 “瘦身攻略”让电动汽车更轻更安全
- 加速5G技术应用 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 三大探测项目相继“出炉” 或将揭开与地球大小相当的金星的面纱
- 研究团队首次确认观测到来自黑洞和中子星碰撞的引力波
- 618游戏党购机攻略:闪电启动+线性马达,Reno6 Pro+性能满分!
- 5G旗舰天花板?Find X3 Pro靠10亿色臻彩屏+LTPO折服一大波用户
- Find X3系列影像实测:暗光拍照毫无压力,色彩出众,细节到位
- 吉林华微电子: 自主研发砥砺行 助力打造“中国芯”
- 如何做网站设计,从选择UI设计工具开始!
- 2021中国(烟台)服务外包领军者大会开幕
- 基因设计培育出第一代杂交马铃薯“优薯1号” 并可以正常繁殖后代
- 中关村创客小镇联手百度智能云 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 大数据信息技术助力贵阳综合保税区提升办事效率
- “医工交叉”助力高端医疗器械实现国产替代
- 多措并举推进开源创新体系建设 助力数字技术开源发展
-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激活特定基因和导致癌症发生的新机制
- 科学家首次捕捉到粲介子从物质“变身”到反物质的过程
- 冰雪装备科技创新力提高 攻破“高速大运量脱挂式客运索道”核心技术
- 成都高新区设立新型研发机构 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 研究人员揭示东亚与东南亚交汇处人群迁徙与互动的历史
- 研究员以静电纺丝技术设计出高性能静电纺纳米纤维可穿戴湿气发电机
- 新型超级计算机Dojo或将超越目前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富岳
- 交易鉴证服务落地 实现水费缴纳和发票开具的即缴即开即收
- 大学生技能挑战大赛圆满落幕,小布助手学术顾问委员会接续产学互融助推行业发展
- 高科孵化器在武汉开园 将通过“三区联动”构建新型双创服务平台
- 广州设立规模50亿元的氢能产业基金 助推氢能产业技术攻关
- 科学家实验观测到非马尔科夫性 证明了量子记忆效应的操作依赖性
- 距今约4.23亿年前的袖珍边城鱼 或填补从鱼到人的演化史关键缺环
- 研究人员结合人工智能算法 实现“意念写字”
- 地外文明或有可能看到地球 并能接收人类制造的无线电波
- 无人机成各行业“宠儿” 健康发展需制衡之道
- 子午工程二期开建 助力我国空间环境地基监测能力进世界前列
- 青岛市的科技成果评价“青岛模式” 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 我国近零能耗办公建筑 助力推出国际首部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 纷繁万物被装进“数值实验室” 首个地球系统模拟大科学装置启用
- 激光打印硅纳米颗粒技术 能够用颗粒覆盖大面积的区域
- 讲好中国特色创新故事 助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 窗口期不断缩小 政协委员呼吁集成电路领域重大专项急需启动
- 重庆市瞄准主要目标 耗资1200亿元投入支持科技创新
- 中交路达力尽心做好每件产品,保证桥梁建设安全
- GIB|英国可持续解决方案将亮相首届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
- 高质量的基因组图谱 揭示原始特征的分子机制
- 全新RNA纳米靶向递送平台 可调控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改善心肌重构
- 科学家从距离地面几公里探测所有活生物体的关键分子特性
- 科研团队用科学技术为黑土地“把脉问诊”
- 研究人员开发新型光敏蛋白 实现用光学方法控制细菌感染
- 国内首套输电线路全景智能监测装置投运 可从500千伏导线中感应取电
- 朔黄铁路移动闭塞系统成功开投 大幅提升重载运输的自动化水平
- 喷墨打印技术用有机聚合物构建出超材料 可用电调节其性能
- 国际首台套2毫牛推进系统 将为低轨导航增强星座卫星提高变轨能力
- 首次获取青藏高原大范围湖泊实测水质参数 pH值呈南高北低态势
- 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出新 两款新复兴号的服务将更加人性化
- 河北省“科普大篷车”以多种方式 打通全省农村科普“最后一公里”
- 荣膺“盘古奖”!优炫数据库自主创新护航数字化转型
- 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物质靶向TRBP蛋白可治疗肝癌
- 智慧银行走一波!京东方携手中国民生银行放大招,操作天秀
- 人工智能助力质检环节既轻松又精准 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
- 科技助推东疆智能化治海 东疆岸线治理充满浪漫和科技感
- 超低能耗建筑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实现
- 5G赋能千行百业 “会计算”的“大脑”实现降本增效
- 研究解析玉米籽粒淀粉含量的遗传基础 为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 研究发现水稻内质网胁迫应答新因子 加深对水稻内质网胁迫应答机制的理解
- 调控糖酸风味的遗传密码 创造人们更喜欢的糖酸比
- 研究团队在能谷相关拓扑绝缘体芯片结构中实现量子干涉
- 全新信号通路 为癌症等代谢失调相关疾病的干预提供新思路
- 我国研究员合力攻关 证实啮齿目猪尾鼠属也具有回声定位能力
- 紧凑环注入对磁约束等离子体装置进行燃料注入 提升等离子体密度
- 透明电视、三维显微镜,创新周快来建邺打卡黑科技展!
- X射线激活的前药系统助力肿瘤精准治疗 定向癌症放化疗的新时代
- 三维超轻复合气凝胶材料 让复合气凝胶拥有吸波“超能力”
- 宽温域电池可延长使用寿命 宽温域电解液可保证电池安全性
- 上海交大发布“碳系列指数”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 借鉴大脑学习机制 探索通用AI新方向
- 闭环诊疗模式对肿瘤患儿“全程管理” 为患儿争取更多生存机会
- “全自动自助药房”投入使用 为患者24小时提供无接触式自助服务
- 全新因子TMBIM1为治疗肥胖相关代谢紊乱提供了新分子靶点
- 微米级耳科专用CT设备拥有一双“火眼金睛” 让耳部疾病无处遁形
- 航天器在地球上进行微低重力“模拟考” 检测各项性能为飞入太空把关
- 我国载人潜水器发展后来居上 未来遨游在世界海洋的最深处
- 锂离子电池的多个分支可导致电动汽车电池起火
- 石墨烯检测到新冠病毒 或有望快速检测出新冠病毒及其变异毒株
- 科技和产业项目占半壁江山 为高质量发展输出“硬核动力”
- 飞秒激光杀毒装置可瞬间灭杀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各种病毒和细菌
- 浙江省深化科体改革激发创新动能 “15条”实施意见并行发力
- 长庆油田勘探出我国储量规模最大的页岩油大油田 地质储量超10亿吨
- 师昌绪坚持科研成果要推广到实用 倡导材料科学与工业应用相结合
- 智能口罩带集成传感器 可直接检测人体呼出气是否含有病毒病原体
- OPPO小布助手大学生技能挑战大赛收官在即,8万元奖金花落谁家?
- 司法保护+行政执法双驱动!反不正当竞争论坛助力知识产权强国
- 专访航天员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为大家揭开航天面纱
- “中山大学”号在东海完成试航 该船是我国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
- 国产首台大直径硬岩掘进机“雪域先锋号”下线 将用于青藏高原路网建设
- 我国自主研发的科维福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在云南昆明正式接种
- 高达270米的特大悬索桥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索塔完成封顶
- 柔性材料上可生产出长度不到100纳米的原子级薄晶体管
- 新研究表明伽马射线暴可以由大规模有序磁场提供动力
- 欧洲最强大的量子系统 IBM量子计算机在德国巴符州投入使用
- 中法科创合作大为可期大有作为 加强国际科创合作是大势所趋
- 国产超导二极磁体磁场强度超12特斯拉 达到超导线材临界性能85%以上
- 我国首例球囊式肩袖功能重建手术 借助全新球囊技术让患者获益
- 航天510所研制共计43台/套智能设备为航天员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 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去年营收占全球营收达40% 增速领先全球
- 无人车从成本上替代网约车 自动驾驶进入落地商用的“下半场”
- 门头沟与百度推进开展无人驾驶山区道路测试 并将打造AI计算中心
- “液态阳光”助力兰州新区全力打造“专精特新”绿色化工园区
- “花粉DNA元条形码”检测技术 能够快速准确地辨认蜜源植物种类
- 智能制造系统可实现机器自主学习 自主决策及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 数据研究分析得出不吃早餐或导致成年人一天的营养摄入量不足
- 南半球形成的尘埃团和冷斑可导致红超巨星参宿四“大变暗”
- 透明涂层可将窗户等表面变成胶垫 捕捉空气中的气溶胶液滴
- 24小时不消肿就赔1万的痛风验证?是什么企业敢这么公开叫板?
- 虚构合同标的、货源、销售渠道诱人订立……西柏思电梯旗下一公司实施欺诈被处罚
- 热销爆款,OPPO Reno6系列真的值得入手吗?看首批用户怎么说
- 太阳日球层边界三维图像的绘制 有助于了解太阳与星际风之间的相互作用
- 新“耳套”传感器 可通过皮肤无创检测其血液酒精含量的实时变化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 飞行乘组航天员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 中俄联合发布《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和《合作伙伴指南》
- 山东把“破四唯”融入“三评” 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 优秀与“声”俱来,索尼新款真无线降噪耳机WF-1000XM4再创行业新标杆
- 细菌代谢调节剂可作为抗生素增效剂 以对抗耐受病原菌引起的感染
- 首口二氧化碳蓄能压裂井获高产 日产油稳定在15吨左右
- 变电站告别“穿衣戴帽”的粗放降噪方式 实现从变压器内部降噪
- 深江高铁跨越珠江口狮子洋 抗水压防腐设计保证隧道行车安全
- 自动化门机成功突破4项核心技术 实现人机分离和关键部位故障预警
- “天和”出征开启空间站新时代 中国人圆千年飞天梦
- 研究发现疫苗高效率接种不仅能保护接种者 亦能保护未接种者
- 中俄两国元首领航定向 科创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之路越来越广阔
- 宁夏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加强激励保障 深化科体改革激发创新动能
- 我国“蓝色药库”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 海洋生物医药创新成果梯次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