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门!中关村连续五年每年新设立科技型企业2.5万家

来源:东方资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2022中关村论坛主题为“开放合作·共享未来”,将于9月22日至27日在京举办,将紧密围绕北京率先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深化打造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这一目标,按照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实效性要求呈现一场前沿科技云集、创新智慧闪耀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盛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关村智力资源高度密集,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0多所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等1000余个科研机构、国家实验室,积极突破“从0到1”原始创新。中关村连续五年每年新设立科技型企业2.5万家,上市公司466家,拥有独角兽企业102家,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近500家,支持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概念验证中心等各类共性技术平台超过1000个,支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社会组织近600家。

形成全产业链聚集

位于昌平未来科学城西区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以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相关领域研发创新为主要方向,聚集了创新型医药企业590余家,初步形成了基础研究、中试研发、生产流通、终端医疗的全产业链聚集态势,是北京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的重要支撑载体。

为做好科研项目的孵化转化服务,园区搭建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培育初创企业快速发展,园区引进专业化产业运营服务团队。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金融科技服务,园区搭建了科技金融平台,以生命园金融超市、生命园创新投资基金、生命园产业发展基金为代表的各类创投资本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生命园将以生命园三期的开发建设为重点,统筹整个昌平区的产业空间资源,逐步拓展发展纵深,逐级满足创新型企业从几百平米的研发空间、几千平米的中试空间到上万平米的生产空间,让医药健康创新成果能够就近就地转化,持续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生命谷”。

推动产业孵化沉淀

2017年3月,进行土建改造的金隅智造工场纳入《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2017-2020)》和"北京市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2017年重点实施项目清单"中,成为北京市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重点推进项目。

通过对存量老旧工业厂房改造升级,金隅智造工场从一个传统制造类生产企业的厂房蜕变为具备智能制造产业聚集规模的高端产业园区,聚集了一批创新创业发展前景无限的科技研发企业。

作为极速3D打印企业,清锋科技通过极速3D打印技术、高性能材料体系等,为鞋类、齿科、医疗、消费品、工业等领域提供服务。其精准定制的3D打印颈椎枕,可根据患者的颈部数据进行精准晶格化设计,定制出不同软硬、高低的颈椎枕,填补了市场上定制化颈椎枕的空白。

清锋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清锋科技参与了北京服装学院在服装科技-鞋产品在奥运赛场的应用研究,为奥运赛场上鞋类装备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位于金隅智造工场内的中科智汇工场,依托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团队资源,于2019年10月份正式建成运营,面向智能制造及尖端技术创新企业提供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与解决方案。

中科智汇工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秉承“创新技术转移模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中科智汇工场围绕“空天信息、数字技术、智能硬件、装备制造”产业,聚集30余家优秀企业,并重点构建“数字技术、智能硬件”垂直加速器,通过精准专业深度服务,培育更多优秀中国科学院项目产业化落地。

其中,作为中科院前沿科技产品展示发布中心,位于中科智汇工场内的中科院科技成果展厅,展示众多国家重大创新项目与科技民生项目,在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同时,提供沉浸式科普体验,助力提升国民科学素养。

构建氢能产业发展生态

坐落于大兴区的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依托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产业资源优势,构建以加氢站网络、科技园区、应用场景为载体,产业基金、企业联盟、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实训基地、产业生态链、专项政策等为支撑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

目前,园区已吸引近40余家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落户,覆盖制氢、储氢、运氢、加氢、检验检测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位于园区内的海珀尔加氢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加氢站,今年5月底进入试运行阶段,日加氢量为4.8吨。在为大兴区及周边区域的车辆提供了用氢需求的同时,也为园区内产业测试的用氢需求,产品研发用氢需求及终端车辆运营的用氢需求提供了氢源。

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搭建氢能产业交流与服务平台为目标,力争建成全国高水平的氢能特色园区,立足于核心技术型级企业和初创型创新企业两方面的“种子级”企业,增加企业在关键技术方面的创新力,建成全国最大、资源最为丰富的氢能特色园区。

标签:

推荐

财富更多》

动态更多》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