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舱成功着陆,那个降落伞有啥用?专家:这是航天员的保命伞!

来源:东方资讯

就在昨晚,神舟十四号的返回舱终于成功落地。但悬着的心并未能放下,因为返回舱搜救任务难度不小,而且现场还出现了一些“小意外”。

据媒体报道返回舱落下的地点温度处于零下26℃,这可是超出了当初的预想范围。


(资料图片)

神舟十四号返回舱的搜救大队陈实表示:从1999年至今,神舟飞船搜救任务已经进行了十多次了,但这一次应该是史上最难。因为这极端的温度已经达到了零下26℃,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

极端的低温天气,对于返回舱的装备是否会造成影响,这是我们非常担心的。毕竟返回舱从外太空以飞速的状态降落到地球,这过程中会产生非常高的温度,如同一个“小炮弹”一样俯冲地球。

相反,返回舱降落地球后,当下气温处于零下26℃。如此“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下,对于外部的返回舱,对于内部的航天员都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航天员由于长时间外太空工作,身体也有一定的变化。因为在微重力的环境下,身体内部的骨骼都会出现一个放松状态。同时体液会出现重新分配,血液会减少20%左右,这在业内称之为“太空浮肿”。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航天员在太空出差好像长胖了,并不是因为伙食太好的原因,而是这个大环境下,人的身体素质会为了适应环境而作出的一些变化。

所以当返回舱成功着陆后,航天员并不能第一时间自己出来或者活动,需要有工作人员抬出来。

毕竟长时间在外太空生活,返回地球后,身体还没完全适应过来,所以航天员是无法正常活动的。而当地的温度也处于零下26℃,对于拯救活动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

返回舱降落后,一个大型的降落伞让网友争论不休

从昨晚的返回舱降落直播来看,网友争论最多的就是这个降落伞有啥用?为何落地后不第一时间切断?还需要人工去切断,我们真的这么落后吗?

其实并不然!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一个降落伞并不是简单的降落伞,它的存在可是给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因为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之后,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减速”。

因为进入大气层后,由于重力的作用,返回舱会开始加速度,如同一个炮弹一样下降,这意味着内部的航天员需要承受巨大的速度压力。所以这时候降落伞的出现就能起到很好的减少缓解作用。

其次,这可不是简单的降落伞,而是经过特殊材料定制,是由工作人员一针一线亲手缝制出来的,就是为了保障航天员能平安返回地球。而这降落伞也分为三种:引导山,减速伞以及主伞。

在返回舱距离地面差不多10公里的时候,返回舱就会自动打开伞舱盖,拉出引导伞,随后就是减速伞。有了降落伞的出现后,这时的返回舱大概在180米没秒。

这过程中持续到差不多19~20秒后,减速伞开始与返回舱进行分离,同时还会拉出主伞。这时候返回舱的降落速度开始不断降低,从80米每秒开始向40米每秒再向8米每秒……直接安全稳定降落。

说白了,就是为了避免过载太大,不能一下子“踩刹车”。就好比跟开车一样,如果我们的车速过快,一下子踩刹车,这是非常危险的。

而我们的返回舱在如此高速的环境下,一下子把1200平方米的主伞打开,这意味着返回舱作用的驱动力非常大,差不多达到了100个G作用,这对于内部的航天员来说是危险巨大的。

那么为何返回舱成功着陆后,这巨大的主伞没有主动脱落,反而是需要人工现场切伞?

这时候就需要着陆现场搜救队的出现了,很多人不知道这搜救队是干嘛的,就是为了保障现场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而这一次返回舱的主伞没有主动切除,对于返回舱来说是非常威胁的。毕竟1200米的主伞,相当于3个篮球场这么大,如果当地出现了大风或者龙卷风,很容易就会拖着返回舱一直走。

而返回舱主伞没有出现主动切除,并不代表切伞这一步是失败的。因为当初王亚平也表示过:返回舱主伞是否主动切伞,是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而定的。

说白了,是否切伞是需要当下的航天员去判断。而当返回舱成功着陆后,由于当地天气正常,恒天源也还没缓过来。为了安全起见,采用手工切伞是最为保险的执行动作。

其实航天工程任务就是这样,从前到后都是拥有一个完整的配套体系,就是为了能够减少误差和失误,确保任务万无一失的。毕竟航天工程并不同于一般的家电,没有绝对的情况出现,都需要航天员或者后勤保障人员随时做好准备,时刻准备好。

这也是为何每一次的返回舱着陆,当地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后勤保障人员,从医保车辆,到安全维护,再到厨师……每一次的航天任务,背后都有无数个我们不知道姓名的航天人十年如一日去演练,才得以保证每一次任务的成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

推荐

财富更多》

动态更多》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