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报道:传统出版融合转型的几条路径

来源:东方资讯


(相关资料图)

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张佳彬

置身信息化社会,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快捷、便利,获得知识、信息的媒介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几乎使得每个人都成了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基于此,人们将当下称为“媒体融合”或“融媒体”时代。美国媒介研究学者安德鲁·纳齐森认为,媒体融合是“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

出版业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要从有形的纸质书的世界里走出来,义无反顾地拥抱媒体融合的新时代。因为信息时代人们的“读物”,已然变成屏、变成网、变成数字了,故而,如果传统出版业的从业者不想被时代淘汰的话,就不能不借鉴、吸收其他的介质、业态及其思维方式。建立新的管理机制

顺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变“要我变”为“我要变”,积极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要重视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以融合理念为核心,以精干、效能为原则,革除传统出版层级多、效能低的弊端,打破条块分割的藩篱,建立扁平化的管理制度机制。

一是建立工作室制度。工作室制度的核心在于差异性人才的有机组合——策划编辑、内容编辑、数字编辑,以及项目运营推广人员。这种工作室制度下的团队协作,有利于打造信息时代的多业态融合出版产品(每个选题就是一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能打造成多业态的产品),有利于对接市场上不同受众的差异化选择与需求。

为了确保工作室制度的有效性,出版单位要在人才培养、奖惩机制、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优化,强化集约化管理。

二是优化编辑出版流程。编辑要开阔视野,转变思维定式,转变工作方式,优化选题策划及编辑出版流程,打破各种媒介之间的界限,以互联网思维和各种先进的技术优势在内容获取、共享及其加工、传播、反馈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融通,形成“整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候、全地域”的全版权出版生产传播新模式。提升编辑综合能力

标签:

推荐

财富更多》

动态更多》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