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头条:国之重器的背后,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来源:东方资讯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第二场 “代表通道”谈科技创新

国之重器的背后,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资料图)

昨天下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开始前举行“代表通道”采访活动。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讲述催人奋进的故事,分享发自肺腑的履职心声和感受。其中,不少代表谈到了科技创新之路。国之重器背后,是无数科学工作者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在月球和火星探测领域

我国已进入世界前列

“月球和火星探测我们起步晚,需要向先行者、先进者学习,但绝不是亦步亦趋效仿别人,更需要把握时代科技发展的规律,敢于创新、敢为人先。”全国人大代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总师孙泽洲表示,作为一名航天人,始终牢记党和国家在新时期赋予航天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同时也深深体会到科技创新、跨越发展对于使命目标实现是非常重要的。

孙泽洲和团队亲手研制了嫦娥一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以及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这些使我们国家在月球和火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前列。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月球,可以说是‘月球已近、火星尚远’,2021年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则是‘火星已近、梦想尚远’。未来我们将继续向浩瀚宇宙进发,为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和航天强国的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孙泽洲说。

在太平洋、南海、东海

我们钻了2000多个“中国孔”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万步炎主持研发的“海牛Ⅱ号”深海钻机被誉为“深海神兽”。2021年4月7日,“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2000多米的深海海底成功向地下钻机231米,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实现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到目前为止,仍然保持着这一海底钻机在海底实际钻探深度的世界纪录。

多年来,万步炎和团队秉持着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努力方向的理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定科技自信,勇攀科技高峰。从最初钻探深度不到1米,到20米、60米,一直到现在领先世界的231米,一次次刷新了海底钻机的钻深记录,也一步步见证了我国深海资源与地质钻探装备技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追赶到超越的转变。

“目前,我们已经在太平洋等大洋以及我国的南海、东海等海域钻出了2000多个中国孔,完成了多座国际海底矿山的勘探,也结束了我国依靠国外钻探权开展海域可燃冰勘探的历史,并且开创了我国利用海底钻机开展深海工程地质勘察的先河。这里面所有的核心关键技术都是自主研发的,目前我们拥有150多项国家专利,16项国际发明专利,可以说,我们已经将深海资源与地质钻探的核心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万步炎说。

“中国天眼”已发现

超过740颗新脉冲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天眼(FAST)总工程师姜鹏走上代表通道,分享守护“中国天眼”的故事。

“中国天眼”坐落于贵州平塘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姜鹏和团队的努力下,“中国天眼”工程建设调试任务圆满完成,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姜鹏在31岁博士毕业后就来到贵州省平塘县,当时正是“中国天眼”建设初期,面临很多技术难关,他和同事们攻坚克难,参与、见证了“中国天眼”的建设、调试和运行。

“FAST对我来说,是人生一个非常宝贵的经历,满足了我对理想工作的所有要求,就像完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姜鹏介绍,截至目前,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超过740颗新脉冲星。接下来,他与团队还要尽快推动先导阵列的规划和建设,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不断提升望远镜性能,保持FAST的领先优势。

本报记者 杨欢

标签:

推荐

财富更多》

动态更多》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