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不差”见真章

来源:东方资讯

本文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滴不差”见真章


【资料图】

——记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冠军姜雨荷

不看滴管,凭手感就能精准滴出0.01毫升的化学溶液;快速按比例配出十几种溶液,能做到零误差;每次做完实验,就撰写一篇英文专业报告……这是“00后”姑娘姜雨荷的拿手绝活。

2022年11月,在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奥地利赛区,中国选手姜雨荷一举斩获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实现我国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雪白的参赛实验服上,五星红旗熠熠生辉。

“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对理论和动手操作的要求很高,选手需要在有限时间内,通过实验室分析、化学测试、测量来确定化合物的性质、构成和其中化学元素的含量。”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指导老师贺攀科说,比赛中,理论知识的欠缺或轻微的手抖都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但雨荷严谨细致,把问题解决得很漂亮。”

“点滴不差”的背后,是14000多个小时的锤炼。2018年,在电子厂打工的姜雨荷决定重返校园,学一门手艺。在家人的鼓励下,她来到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求学。起初,初中毕业的她连化学元素都认不全,为了弄懂书本里那些密密麻麻的“符号”,姜雨荷成了教室和实验室里的“钉子户”。她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仔细整理笔记,每做完一个实验,都要复习一遍其中涉及的理论知识。量变带来质变,2019年,姜雨荷凭借出色表现,被选拔到校集训队,备战化学实验室项目比赛。

拿到“敲门砖”只是第一步,关键是持之以恒。化学实验室项目要求选手在赛场独立撰写大篇幅、高质量的英文实验报告,对专业英语要求很高。由于基础差,一个个晦涩难懂的英文单词就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姜雨荷眼前。但她并未放弃,反而迎难而上,将单词本揣在兜里,吃饭时、睡觉前、甚至连走路时都在背。“单词一遍记不住,学姐就反复学,特别用功。”学妹段嘉雯打心眼里佩服。

背单词、“啃”理论、做实验……姜雨荷一步一个脚印,向省赛、国赛,乃至世赛发起冲击。但备赛之路又怎会一帆风顺。

2020年,在山东化工技师学院、四川理工技师学院和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举办的三校联赛中,姜雨荷在处理化学样品时出现失误,成绩排名很不理想。“本想趁这次比赛证明自己,没想到却是一次沉重打击。”当时,距离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仅剩3个月左右的时间。一时间,难过、自责、不自信等情绪笼罩在了这个爱笑姑娘的心头。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站起来面对的勇气!”看着教练们关心的目光,想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姜雨荷重新打起精神。为了弥补不足,她几乎泡在实验室里,每天训练十四五个小时,不断优化实验操作流程。越努力越幸运,3个月后,姜雨荷一路过关斩将,在国赛中夺得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铜牌,顺利进入国家集训队。

“雨荷有两个优点,一是能坚持,二是心态稳。”在几位指导教练眼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也是姜雨荷成功的重要秘诀。

2021年,在世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中国集训队11进5考核中,意外状况发生了。由于没发现进口试剂含量与国内不同,姜雨荷的实验数据出现偏差,等她回过神来,已经比其他选手落后了近30分钟。“当时觉得她肯定追不上了。”场外教练急得团团转。没想到,姜雨荷沉着冷静,迅速找出问题所在,并用20分钟完成了正常需要40分钟的工作,拿下全场最高分。

“我觉得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便是最大的成功。”姜雨荷真诚地说。

2022年11月,姜雨荷站上世赛特别赛的舞台,迎接更大挑战。与国内比赛相比,本次比赛的题目形式、设备种类都有很多不同。“之前的比赛试题会写清每一步的操作步骤,但这次比赛没有。”这意味着实验过程难上加难。尽管内心忐忑,但姜雨荷仍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

赛前,她努力熟悉实验设备和工具,反复向赛场志愿者请教使用方法;赛中,她按照平时的训练思路,仔细分析试题,找到切入点,建立实验流程、计算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最终,她以优异成绩完成长达11页的英文实验报告,斩获金牌。“这感觉就像一场梦。”站在领奖台上,姜雨荷笑靥如花。

如今,姜雨荷已成为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最年轻的教师。身份的转变让她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希望能把大赛经验传递给同学们,引导更多人学习技能、热爱技能、掌握技能!”

标签:

推荐

财富更多》

动态更多》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