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A股能否扬眉吐气?7000字重磅研判!政策底部或已出现,现阶段价值占优

来源:金融界

随着政治局会议给出“提振资本市场信心的”积极信号,助力A股接连大涨!

7月25日,沪深股市创年内最大涨幅,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规模也创下近19个月新高。7月28日更是沪指、深成指数、创业板指全线上涨超1%,更迎来大金融板块全线爆发,券商股掀涨停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下半年市场能否扬眉吐气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会议释放政策暖意,A股能否持续走强?市场后半段的整体市场趋势如何?投资主线是什么?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点有哪些?

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六位基金公司投研人士,分别为:

招商体育文化休闲股票基金经理文仲阳

南方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唐小东

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 陈显顺

大成互联网思维基金经理王帅

东吴基金权益投资总部总经理刘元海

诺德基金研究总监 罗世锋

这些投资人士认为,当前A股市场可能处在政策底、盈利底和估值底三重相对底部的运行环境中,市场下行风险相对较小,中长期投资价值或较为明显。因此对下半年A股市场行情相对乐观。从板块来看,短期相对看好经济复苏相关的板块,中长期更看好TMT方向的科技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士看准AI领域,认为AI浪潮下科技股在后半段行情中将重返市场主线。而且从中长期看可能是一次有较大机会的产业革命,均会积极关注AI产业链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优质公司。

多因素导致市场在3200点附近焦灼

中国基金报记者:5月以来市场在3200点附近焦灼,你觉得制约目前市场最主要的因素有哪些?流动性还是信心?

文仲阳:流动性和信心都有一定影响,但主要是信心影响了风险偏好,而信心的来源是对经济强弱的预期。

刘元海:当前市场整体较为低迷,与经济基本面和全球流动性都有一定关系。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复苏力度不及预期,出口和房地产投资下滑,市场对未来经济预期略偏悲观。虽然7月下旬政治局会议释放了稳经济和稳市场的信号,但目前还没有看到具体措施落地。另一方面,海外美联储加息仍未结束。今年上半年市场曾一度预期5月份可能是最后一次加息,后美联储转鹰,继6月会议暂停加息后,今年7月份美联储再度加息25bp,且美联储对于后续是否停止加息并未明确表态。

王帅:我认为目前制约市场的因素主要还是市场信心不足。2022年以来市场经历了数次较大幅度的调整,同时结构化行情特征相对显著,可以观察到,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赚钱效应是逐步衰退中的,增量资金不足的市场特征下,存量、甚至是减量博弈使得轮动快、赚钱难的趋势被迫进一步强化了。当然信心的扭转也很难一蹴而就,信心的背后是不确定增加的时代背景,我想修复需要一个过程。

唐小东:当前全社会的流动性是非常充裕的,A股不存在流动性问题,显然制约因素来自于信心问题。那么为何市场会信心缺乏?一直以来,国内外金融投资界对权益资产有两个说法:一是股票是对未来/预期定价的资产;二是市场总是倾向于过度反应短期变量。

这两个视角结合起来理解当前A股的状态:市场需要信心,而且最好是来自于一些中短期利好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现象不是A股独有特征,全世界股票市场都是这样的。比如为何国内外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变化最为敏感,就是因为货币政策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从我个人角度,我并不担心市场的信心问题。目前市场处于底部区域,因为我对于政策长期空间、经济长期潜力都是有信心的,所以当前的低迷状态恰恰是非常好的中长期布局时点。

罗世锋:我们认为目前制约市场的主要因素在于市场对经济的信心较弱。从近几个月宏观及微观跟踪数据来看,经济整体仍处于偏弱复苏的状态。从我们跟踪的部分顺周期企业的月度数据来看,2季度也有环比边际走弱的情况,这使得市场对于经济的预期有所下修,因此2季度市场的风险偏好并不高。不过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市场整体流动性还处于相对偏宽松状态,因而我们也看到了偏主题板块的涨幅比较明显。

陈显顺:从我们分析市场的框架出发,影响市场的因素包括三者:经济增长的预期,流动性宽松的预期以及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目前看,市场对于经济增长的预期存在分歧,流动性宽松的预期基本定价,风险偏好因为海外等系列因素尚未抬升。因此,综合来看,当前影响市场最关键的变量在于经济预期及风险偏好。

整体来看政策的底部或已出现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市场对下阶段推出的政策的预期高不高?整个政策力度会不会大?会不会出现超预期的政策?

文仲阳:这个是动态的,目前对政策的预期是不高的,对力度大小的预期也是不高的。如果经济自身逐步走稳之后能逐步恢复一定程度的增长,那预期就会继续弱下去,相反如果经济自身动力不足,有失速下滑的风险,政策超预期的概率就会增加。当前整体来看政策的底部或已经出现,未来几个月政策力度可能是会逐步加强的。

刘元海:在7月下旬政治局会议之后市场对下阶段的政策预期有所提高。总量政策上会议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房地产领域首提“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产业政策上强调“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可以说从总量到科技再到消费都有提及。不过会议也多次提到“高质量发展”。

我们判断,整体政策力度更多的是托底经济,而非大力刺激经济,政策再超预期的可能性不大。展望未来,我们需要发展包括高端制造、科技等领域在内的新的增长点。

王帅:我个人的判断是市场对强刺激的预期不高,我自己也认为较难推出超预期政策,事实上,我认为市场也正在学着逐步接受这样的时代环境。

我们国家经历了一个非常长期的高速增长阶段。这样大体量的经济体实现如此长时间的、程度深刻的、范围广泛的高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非常罕见的,以至于近年市场习惯了一个这样高速发展的环境,仿佛这是一个无需多思考一秒的底层常识。实则不然,我们过去习以为常的时代环境放之全球实则是特例,未来我们要学会接受这个时代,并能够有针对性的调整投资思路。

唐小东:市场当前比较低迷的状态,显然意味着市场对于未来的政策预期是不高的。至于未来的政策力度会不会大,中短期的角度,我们对于政策的判断能力也非常有限,因此市场预期可能是合理的。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把时间拉长,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政策空间是非常宽裕的,因为一贯以来我国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纪律性是远强于欧美国家的。因此我并不担心中长期的政策力度问题。

陈显顺:7月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在此背景下,中央强调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我们相信在政策的有效推出下,经济增长信心能够企稳回升。

对今年后市行情相对乐观

中国基金报记者:能否谈谈市场后半段的整体市场趋势?投资主线是什么?

文仲阳:后半段的市场是比较复杂的,不会像上半年一样有非常明确的成长投资主线,下半年可能是一个变动的过程,自下而上选择好的个股或是更好的选择。

刘元海:上半年A股结构性行情明显,在AI浪潮的带动下,科技股表现相对亮眼,但大盘指数并未出现大幅上涨。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当前A股市场可能处在政策底、盈利底和估值底三重相对底部的运行环境中,市场下行风险相对较小,中长期投资价值或较为明显。基于此判断,我们对下半年A股市场行情相对乐观。

下半年,重点关注受益于AI技术发展的三大方向:算力、电子半导体、汽车智能化。算力未来两年成长性可能相对比较确定,虽然短期股价波动比较大,但是由于业绩还没兑现,因此仍然有望存在投资机会。

上半年A股电子半导体公司股价走的比较纠结,但是站在当前时点可考虑逐步关注A股电子半导体投资机会。从股价看,当前A股大部分电子半导体公司股价基本处在近两年相对底部区域。从基本面看,我们判断从下半年开始电子半导体景气有望进入上行周期,同时chatGPT技术应用有望带来更为智能化硬件诞生从而驱动新一轮换机潮,有望提高电子半导体景气复苏强度。因此,下半年A股电子半导体股票投资机会或值得关注。

另外,智能化可能是各大汽车厂商大力发展和竞争的方向,汽车智能化或将进入1-N的发展过程,产业趋势有望加速,市场空间较大,且持续时间长,未来投资机会或值得关注。

王帅: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市场信心的修复需要一个过程,市场适应当前的时代特征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如果仅把视野放在年内的时间范围内,我认为今年后半段市场仍难改存量市场的特征,结构性行情的特点仍在。基于此,我认为能够在产业端观察到更实实在在变化的环节会成为市场主线,我个人的判断是AI浪潮下科技股在后半段行情中将重返市场主线。

唐小东:基于当前市场的估值、情绪等指标,我们判断市场处于底部区域。如果看到年底,整体是积极看多的态度。从投资主线的角度,当前比较关注估值极低的大金融板块。除此之外,主要是自下而上的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个股。

罗世锋:我们认为下半年经济仍然处于复苏向上的趋势中。从行业配置角度来看,部分顺周期板块的估值已经回落到历史低位水平,即使在需求端尚未出现强劲恢复的情况下,部分子行业内部周期也已开始处于向上的趋势中,食品饮料、家电、轻工、建材等一些细分赛道已经具有较好的投资性价比。

而从中长期看,智能化、绿色化等产业技术趋势发展将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产业结构转型,我们仍然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细分板块。AI目前更多为主题行情,但从中长期看可能是一次有较大机会的产业革命,我们也会积极关注AI产业链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优质公司。

陈显顺:结构性行情或分为三个维度展开。第一个维度是伴随2023年经济增长的稳字当头或稳中有进的基调确立,地产基建投资链条值得大家关注。2023年是二十大开局之年,基建端增速起到逆周期调节的作用。

2023年的基建投资增速可能会到10%左右的增长,整体判断比较乐观。2023年是一带一路10周年的关键节点,再叠加国企国有资产重估的大逻辑,所以基建链条值得关注。

第二个是消费链条。过去两年消费受到很多影响,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场景都受到制约。伴随着疫情优化管理的措施出台,2023年可能会看到消费场景的修复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同时今年以来,居民储蓄率不断攀升,消费力潜力空间较大。2023年,伴随经济复工复产的加大和日常生活场景的修复,可能会看到消费链条的大幅改善,值得期待。

第三个主线,从2020年以来一直在市场中反复演绎是科技成长方向。2023年以后,一个关键词是在于发展和安全。发展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而安全本身也要考虑到科技自主可控,考虑到成长未来能力。可能会涉及到像新能源、电子半导体、军工、高端装备等投资链条,在2020年之后都具备比较好的成长性,再叠加海外流动性负面因素的解除,成长板块会迎来相对比较好的估值环境和流动性环境。

市场风格都是阶段性

现阶段价值占优

中国基金报记者:近年来价值风格一直不如成长风格,你觉得随着基本面的逐步恢复,价值风格能够再度领跑吗?你认为未来是成长风还是价值风?

文仲阳:市场风格都是阶段性的,成长领先于基本面涨的多了就会调整,价值领先于基本面跌的多了随着经济的恢复就会上涨。目前阶段价值相对有一定优势,但以TMT为代表的成长股仍然有长期的机会。

刘元海:从历史经验看,成为经济增长动力的主导性行业往往可能是那个时期股票市场表现相对比较亮丽的行业。比如,2011年以前我国经济是以投资拉动为主,因此与投资相关的周期股表现很好,我们称那个时代为周期股时代。

2011年至2021年我国经济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因此在此期间消费股表现较好,我们称那个时代为消费股时代。

当前,chatGPT叠加数字中国政策,在此背景下科技或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我们对以科技为代表的成长风格相对乐观。

王帅:事实上,我认为近年来无论价值风格还是成长风格都有其各领风骚的时段,一方面,我观察到市场价值风格的基金经理近年的业绩表现较稳定,另一方面,在结构化行情下,能够很好理解产业和市场的成长风格资金不俗的投资成绩。但无论哪种风格,市场在近年都在奖励那些在产业基本面研究上付出更多时间和资源的投资人。

对于未来,我会倾向于这样描述:从众数角度看,价值风格的业绩表现不免会在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表现相对占优;而对于成长风格,我认为不同基金净值表现体现出来的方差会比较大,分化会更明显,仍会有数量客观的成长风格基金领跑市场。

唐小东:市场对于成长风格的理解有偏差,如果以业绩成长性最好的新能源等板块代表成长,那么今年价值是跑赢成长的。但是如果以AI相关的TMT概念板块代表成长,那么显然价值是跑输成长的。如果是以实际业绩代表的价值和成长,那么要看未来业绩的持续性。如果是概念类板块,或者是主要炒作估值波动的板块,则主要看宏观环境是否配合以及相应的中微观驱动力。

对于后续市场的看法,价值类板块会做中长期布局,因为当前经济是底部状态,只是修复的过程和节奏还看不清楚。中短期内,会关注一些估值弹性比较大的板块,既包括一些主题概念,也包括估值极低的行业。

罗世锋:短期市场风格虽有变化,不过长期看企业盈利增长与估值的合理性仍会是相对重要的因素。在估值合理的情况下,景气度相对较高、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且能够带来持续稳定增长的公司仍然会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陈显顺:伴随经济预期修复,价值风格有望阶段性获得超额收益。两者风格收益差别的核心矛盾在于经济增长信心的问题。伴随基本面修复,价值有望阶段性跑赢。

短期看好经济复苏板块

长期看准大科技领域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短期、中长期角度,你相对看好哪些板块或者行业?

文仲阳:短期相对看好经济复苏相关的板块,中长期更看好TMT方向的科技行业。

刘元海:下半年我们将持续关注科技股。AI人工智能和数字中国有望驱使A股市场进入科技股时代,本轮A股科技股行情有望持续3-5年甚至更长时间。历史经验看,如果科技行业出现“杀手级”产品技术,则该产品有望驱动全球科技迚入新一轮创新和应用周期,从而驱动科技行业出现大行情。

比如2009年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智能手机成为当时杀手级产品,驱动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行情从2009年一直持续到2021年。从目前chatGPT产业发展趋势看,我们认为chatGPT技术有望具有“杀手级”产品特征——技术通用性和用户覆盖的广泛性(to c和to B),有望成为“杀手级”技术和产品,从而有望驱动全球科技进入新一轮创新和应用周期,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王帅:中长期来看,我个人仍旧最看好AI作为生产力工具对千行百业的改造。

唐小东:中长期的角度,会基于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来看,淡化市场情绪和估值的波动。基于当前经济周期和部分产业周期的底部位置,大消费和大科技都值得关注。

罗世锋:从中长期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国内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仍然是大的趋势所在,一方面体现在具备创新能力、高新技术的新兴产业;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拥有稳定成长的内需消费领域。就行业层面而言,我们看好消费领域渗透率仍然较低且具备较大市场空间、竞争格局稳定的细分板块,例如医疗服务、食品饮料等。同时,对于科技及先进制造板块中的清洁能源、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具有较高成长空间、前景相对确定的板块也较为看好。

陈显顺:2023年建议大家关注的方向有三个:基建投资链条、消费链条和科技成长链条。

经济复苏力度、海外经济流动性等需关注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认为,接下来市场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点有哪些?

文仲阳:我认为经济和政策大的风险已经过去了,底部或也已经出现,内部是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未来的风险主要是外部风险,包括外需、流动性、竞争政策等方面。

王帅:我认为主要的风险点包括中美关系的超预期恶化、国内经济复苏显著不及预期以及深度影响国际局势的超预期事件。

唐小东:基于当前市场状态、经济周期位置、国内政策环境,我们判断市场实质性风险较小。

罗世锋:后续市场的风险点或将来自于三个方面,首先,从国内经济来看,后续经济基本面的复苏力度仍然会是市场最为关注的要点,复苏力度若不及预期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市场信心,并使得市场对于全年盈利进行下调。

其次,来自于海外经济及流动性,美联储7月仍进行了预期内的加息,后续加息的节奏可能会对全球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海外经济的强弱也会对我国出口端产生影响。

最后,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也值得我们关注。

陈显顺: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海外衰退超预期,货币政策的宽松节奏弱于预期等。

一是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疫情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能在于出口的高增速,主要受益于我国的供应链优势和欧美货币放水下需求的增加,而今年海外衰退趋势下出口将承压。从历史数据来看,出口下行阶段A股盈利修复力度有效,今年若海外衰退超预期,分子端的动力将收到影响。

二是货币政策宽松节奏低于预期。4月末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预计今年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宽松,但近期增长预期转弱、海外加息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人民币汇率破7,对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形成掣肘。若人民币汇率持续低迷,货币政策宽松节奏或将低于预期,这对于权益市场分母端将产生不利影响。

资产配置方面,权益优于债券,关注黄金的中期机会。当前十年期国债利率已处于较低水平,经济恢复过程中利率将逐渐抬升,从而压制债券市场。而权益市场估值较低,并将受益于经济恢复。此外,在海外流动性走向宽松的中期趋势下,黄金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标签:

推荐

财富更多》

动态更多》

热点